文化界動起來 催生國家攝影博物館


中國時報【吳垠慧╱台北報導】
為了推動國家級攝影博物館的成立,攝影界人士組成「國家攝影博物館行動聯盟」,林懷民、張照堂等文化界大老齊聚站台,共同提出「台灣需要國家攝影博物館」訴求,希望政府能正視攝影在歷史、社會與文化上的重要性。
「國家攝影博物館行動聯盟」由張蒼松、張美陵、簡永彬、黃子明、田名璋與汪曉青等六位攝影家組成。訴求包括成立國家級的台灣攝影博物館;推動《攝影文化資產保護法》;蒐集、修復、保存台灣攝影文化資產;落實攝影研究與教育以及促進國際交流等。
林懷民說他五十多歲時,故鄉新港舉辦百年攝影展,「我第一次看到先人如何過日子,新港忽然間有了圖像上的記憶。」舞作《家族合唱》也因此產生。林懷民說:「攝影是鏡子,讓我們檢討,未來也可能成為社會想像力的來源。」
張美陵表示,全世界一九七個國家已成立一五○多座攝影博物館。台灣人的日常生活、學術與政府部門,長期倚賴攝影作為記錄、證明、表達和傳播的工具,但是台灣至今沒有一座攝影博物館。
「長期以來,攝影為各時代台灣社會、各行各業服務,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。」張美陵說,攝影界人士從一九九四年開始爭取攝影博物館的成立,至今十八年仍無下文。而全台三所國立藝術大學竟也沒有一家設立攝影系所。
聯盟昨天提出的訴求中,令人焦急的莫過於《攝影文化資產保護法》的迫切性。因為有數以萬計的台灣珍貴歷史照片和底片,現正面臨非專業保存與毀損嚴重,需要儘速搶救的命運。
近年從事搶救台灣老照片的簡永彬,經手前輩攝影家張才、鄧南光、彭瑞麟以及日治時期寫真館遺留下來的文物。簡永彬表示,隨著前輩攝影家陸續凋零,他們一生創作的底片和照片,卻因沒有專業的保存,也沒專業的修復,加上台灣高溫高濕,「老底片多數發生彎捲、腐蝕或乳劑脫落的現象。」
他表示,尤其一九四二年前的底片還是含酢酸的賽璐璐片,會自體燃燒。「台灣百年以上的影像面臨警訊,我們真得不能再等了。」
攝影家張照堂說:「珍貴又稀罕的藝術檔案在消失,底片變成那樣子,收藏和保管竟要民間團體自己努力,向國科會申請經費還不一定會通過,談什麼『文化立國』?『文化』在哪裡?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